(本报讯) 在昨日结束的欧洲杯小组赛关键战中,英格兰虽以2-1险胜斯洛伐克,但球队左路进攻的持续低迷引发足坛激烈讨论,曾三度随队出征世界杯的英格兰名宿保罗·莫森在赛后评论中直言:“这支球队的左路毫无威胁,福登的表现令人失望,若我是主帅,上半场就该将他换下!”此番言论迅速点燃舆论,让英格兰看似胜利的背后暴露出严峻的战术危机。
左路瘫痪:数据揭示进攻失衡
本场比赛,英格兰的进攻数据呈现“右倾化”极端现象,统计显示,全队71%的进攻发起集中于右路,左路触球次数仅为右路的三分之一,福登作为左翼首发出场,在65分钟内的传球成功率虽达84%,但关键传球数为零,突破尝试仅3次且全部失败,更讽刺的是,英格兰唯一的左路射门来自左后卫卢克·肖的第41分钟远射,而福登在对方禁区内的触球次数甚至低于门将皮克福德。
“福登在曼城是进攻核心,但国家队将他固定在边路完全是浪费才华。”莫森在天空体育的直播间激动地拍桌批评,“他不断内切挤占中路空间,导致凯尔·沃克不得不频繁前插补位,左路通道彻底沦为摆设!如果教练组看不到问题,我们不如直接放弃左路进攻!”

名宿炮火:战术僵化与用人争议
莫森的尖锐点评并非孤例,另一位英格兰传奇射手阿兰·希勒在《每日电讯报》专栏中写道:“福登需要自由而非枷锁,让一名习惯在中路活动的球员硬扛边路,如同让F1赛车去越野——不仅发挥不了速度,还会毁掉引擎。”他指出,上半场福登与左后卫之间仅有7次传导配合,而对手斯洛伐克趁机在这一侧制造了4次反击机会,若非斯通斯多次补防,英格兰早已陷入被动。
更让名宿们不满的是主帅的临场调整,尽管福登状态低迷,教练组直到第65分钟才用埃弗顿新星安东尼·戈登将其换下,而后者登场后立即通过一次左路下底传中助斯特林头球中柱。“为什么不及早变阵?”莫森质疑道,“戈登的冲击力明显更适合撕开防线,如果半场就调整,我们本可提前锁定胜局!”

隐忧浮现:历史难题为何重演?
这已是英格兰近三届大赛中第四次因“左路痼疾”引发争议,2022年世界杯四分之一决赛对阵法国时,左路进攻效率全队垫底;2023年欧国联决赛中,左翼球员全场零射正的尴尬仍历历在目,战术专家大卫·琼斯分析认为,根源在于英格兰青训体系长期忽视传统边锋培养:“近十年各级青年队偏爱内切型攻击手,导致本土球员缺乏下底传中能力,福登不过是体系问题的缩影。”
教练组对球员的使用也备受诟病,尽管福登在俱乐部与格拉利什、B席等球员能通过频繁换位激活进攻,但国家队却要求其严格站位,前英格兰主帅霍德尔指出:“索斯盖特太强调阵型纪律,反而扼杀了球员的创造力,看看贝林厄姆——他为什么能闪耀皇马?因为安切洛蒂给了他纵横全场的自由!”
球迷愤怒:社交媒体掀起风暴
比赛结束后,“#FreeFoden”(解放福登)与“#LeftSideDead”(左路已死)迅速登上英国推特趋势榜,有球迷制作对比图显示:福登在曼城场均创造2.3次机会,而国家队数据骤降至0.6次;另一组数据则揭示,英格兰左路传中成功率仅18%,在参赛球队中排名倒数第三。
“我们拥有身价1.2亿英镑的球员,却让他踢得像英冠替补!”一位球迷在论坛留言获得数千点赞,更有人翻出2024年友谊赛中对阵巴西时福登改踢前腰的单场8次关键传球记录,呼吁教练组尽快做出改变。
前路何往:变阵or换将?
随着淘汰赛临近,英格兰的战术调整刻不容缓,目前教练组面临三大选择:其一将福登移至10号位,启用戈登或鲍文担任左翼;其二改打3-4-3阵型,利用翼卫宽度弥补边路缺陷;其三坚持现有体系,赌福登通过磨合找回状态。
但莫森在节目最后发出警告:“如果等到强队才醒悟就太迟了!葡萄牙的莱奥、西班牙的威廉姆斯都会把我们的左路打成走廊,现在不变,难道要等回家机票订好再后悔?”
胜利的光环掩不住隐患的裂痕,当名宿的怒吼与数据的警示交织成刺耳的警报,英格兰的争冠之路注定与左路改革紧密相连,如何唤醒沉睡的进攻翅膀,或将决定“三狮军团”能否真正冲破宿命牢笼。






